2008年2月17日 星期日

選擇權未平倉賣權買權應用

期貨操作過程中,單方向的操作帶來的風險往往相對的高。投資人在進行盤勢判斷時,除了總體經濟因素及技術面外,籌碼面的變化往往也能提供一定的訊息。譬如元月開始公怖的十大交易人未平倉量部位,投資人即可根據此資訊,看出目前的籌碼結構及推估未來的盤勢變化來擬定操作策略。然而,隨著選擇權市場日益漸大,選擇權市場所得到的資訊也愈來愈受到重視。因此,本文主要針對選擇權未平倉量在實務上的應用做一介紹。

一般而言選擇權未平倉的應用,我們偏好以賣方的角度來解釋。最常的使用方式就是觀察選擇權買權賣權的未平倉量最大履約價位於何處,以2005/4/1日而言,買權的最大未平倉量位於6200,約有12萬8千口,賣權的最大未平倉量位於5900,約有13萬1千口。這樣的資訊則是代表目前莊家所預期的區間約在5900-6200間。然而這不完全代表未來的結算價一定會在此區間,因為部位的組成不單純只有賣方部位,同時也有可能有價差部位的存在。就歷史的資料而言,落於此區間的機率的確較高,但市場的走勢不完全由這決定,因此遇到此區間上下緣,反而要特別注意未平倉量的變化及期貨是否有避險單入場,如此才能確保資訊的可靠性。因此,未平倉量最大履約價位除了觀察其所在位置外,區間的移動所透露的訊息更是重要。舉例而言,2005/2/24賣權的最大未平倉量履約價由5900上移至6000,指數即由那天的6128上漲至6259,二天上漲了128點。

    另一個常用的即是選擇權未平倉賣權買權比率,即選擇權OI的put/call ratio,其意義指的是將每日賣權(Put)的未平倉量總和除以買權(call)的未平倉量總合。當賣出的賣權較買權多時,則put/call ratio上升,透露出市場訊息偏多;反之若賣出的買權較多時,put/call ratio下降,市場訊息偏空。若put/call ratio的走勢明確,則指數也會出現一波明顯的行情。此外,從歷史資料來看,put/call ratio的確與大盤呈現同向的關係,圖一為過去半年來put/call ratio與大盤的關係圖。由圖一明顯的可以看得出來,當put/call ratio 在低檔時(70%以下時),通常也是大盤盤底的階段。put/call ratio上漲見高點後下跌,指數也往往呈下跌或盤整的態勢。因此此種情況發生時,短線需防高檔拉回的風險,但對於長線整體的影響其參考價值就沒有那麼明確了。
 
選擇權未平倉量的資訊,除了上述的應用外,亦可以當成一個技術指標來使用。由圖一可知put/call ratio與指數有著同向的關係,因此利用put/call ratio的變化來發展策略應該是可行的。筆者利用2004/7/1~20005/3/31日資料,取三日及五日的put/call ratio均值,三日put/call ratio 大於五日put/call ratio 則利用開盤價買進(因為籌碼面的資料為盤後提供),反之利用開盤價賣出,實証結果如表一。由表可知,在一口使用300000元的資金控管下,手續費以1000元計算,實証期間的報酬率達60.87%,勝率五成。在資金倍數的控管下,利用選擇權籌碼面發展出來的操作策略也的確可以提供獲利,投資人可以利用此指標來輔助操作,以達到穩定獲利的結果。